宁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9部门关于印发宁德市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宁德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1-09-03 17:14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打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宁德市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贯彻落实。

 

 

                           宁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宁德市科学技术局

 

                           宁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宁德市财政局

 

                           宁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宁德市生态环境局

 

                           宁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宁德市水利局

 

                              宁德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8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

 

 

宁德市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闽发改生态〔2021〕452号)要求,有效提升我市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优化供水结构,缓解供需矛盾,保障水生态安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生态市战略,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为原则,以城镇、工业、农业农村等为重点领域,做好整体谋划,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开展试点示范,推动全市污水资源化利用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二)总体目标2025年,全市生活污水收集能力明显提升,污水处理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县城以上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市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稳步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养殖池塘100亩以上,陆基工厂化养殖水面1万平方米以上)养殖主体全部实现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污水资源化利用产业初具规模。到2035年,全市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二、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污水资源化利用  

(一)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按照“分质供水、就近回用”原则,系统分析当地再生水利用需求,以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为基础,结合实际合理布局再生水利用基础设施。结合我市五大流域及海域水生态环境治理改善需求,沿海及重点流域周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其他区域以稳定达标排放为主,鼓励通过实施差别化分区提标改造和精准治污等方式,提升污水处理厂排放水质。充分利用好现有污水处理厂尾水,优先考虑将污水处理厂尾水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等,相应水质须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等标准要求;鼓励重点流域或沿海地区将污水处理厂尾水通过人工湿地、生态缓冲带等生态措施进一步提升水质,对氮磷等污染物进一步生态降解削减后就近回补自然水体,其水质须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19)标准或有关河湖水质功能要求。支持各县(市、区)选取若干个对市政管网未覆盖的住宅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作为试点,采用分散式、小型化的处理回用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达标处理后就近回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住建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各项工作均需各地负责推进,不再列出)

(二)重点推进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大力推动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推广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和装备,提升企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水平,积极推动规上企业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围绕火电、核电、钢铁、有色、造纸等高耗水行业,重点企业应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及水效对标,积极创建节水型企业;新增项目应优先使用再生水,在水资源论证规划、建设项目取水许可等前期工作中要开展节水评价,从严叫停节水评价审查未通过的项目,2022年,在高耗水行业建成一批节水型企业完善工业企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园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推动企业内部的雨污分流改造,做到雨水、工业废水、生活餐饮污水的清污分流和分质分流。推进园区内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加快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实现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2022年,将年用水量超过5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业用水单位全部纳入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建成1家以上省级节水标杆企业和园区。到202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升至75%。(市商务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优选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工艺设备,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户厕改造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三格化粪池尾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加快发展茶叶、食用菌、水果、蔬菜、中药材、林竹花卉等绿色农业,持续实施化肥、农药使用减量化,到2025年,实现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均比2020年减少10%。根据畜禽粪污土地承载能力,明确不同农林作物土地消纳能力,推进畜禽养殖“以地定养”,以畜禽粪污由重治理向重利用转变,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努力打通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最后一公里”。鼓励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促进水产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池塘养殖实现养殖尾水净化后循环使用。(市农业农村局、海洋渔业局、生态环境局、卫健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重点工程

(一)实施污水收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规划布局污水处理厂,重点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贵岐山污水处理厂扩建、东区污水处理厂扩建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污水处理能力适当超前污水处理要求。加大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力度,推进年久失修、漏损严重的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建设较为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加快雨污分流改造力度,提高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到2025年,新建改造污水管网250公里以上,宁德市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达到70%,沿海县城、山区县城污水集中收集率比2021年分别至少增加15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保障污水顺利收集。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城镇方面, 巩固提升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水体治理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持续完善污水管网,消除城市污水处理空白点,实现水体水质长制久清。推动新建乡镇生活污水管网实施雨污分流,同步推进接户管建设,既有管网结合道路“白改黑”、环境整治等相关项目,循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农村方面,分年度推进实施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工程,优先治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需进一步稳定的主要流域和小流域控制单元、黑臭水体区域、重要海湾沿岸、“两高”沿线村庄及旅游重点村、乡村振兴试点村等七类重点村庄,到2025 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0%以上,设施稳定运行率达到 90%以上。按照“安全环保、节能省地、循环利用、经济合理”的原则,加快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鼓励采用多种技术处理处置污泥,尽可能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2025年,实现市县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市住建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工程。严格执行新建、改(扩)建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再生水水量水质满足建设项目用水需求的,要优先使用再生水。推动园区与市政再生水生产运营单位合作,规划配备管网设施。围绕火电、核电、钢铁、有色、造纸等高水耗行业,采用差别水价以及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应用,实施一批以废水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的节能减排增效技改造项目,加快提升工业行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全市工业绿色化发展。在用水企业较多的园区要统筹废水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建立企业间点对点用水系统,严格落实工业企业用水定额标准,实现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分级回用。鼓励重点用水企业搭建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管理平台。到2025年,创建2-3个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示范试点园区和企业,通过典型示范带动企业用水效率提升。(市工信局、水利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农业农村污水以用促治工程。引导霞浦、周宁、寿宁、福鼎等县(市)储备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工程,同步积极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支持;持续推进蕉城、福安、屏南等县(市、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工程改造,重点支持规模养殖场、种植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县级技术支撑单位改造提升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臭气净化以及检测相关设施设备,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推进畜禽粪肥还田利用,持续推动种养结合农牧绿色循环发展。到2025年,力争完成全市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工程。支持开展渔业养殖尾水的资源化利用,以池塘养殖为重点,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实现循环利用、达标排放。(市农业农村局、海洋渔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探索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探索推动建设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循环利用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在重点排污口下游、河流入湖(海)口、支流入干流处等关键节点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工程,结合区域再生水利用需求,形成再生水调蓄能力。(市生态环境局、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综合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聚焦重点难点堵点,因地制宜开展再生水利用配置、污水中能量物质回收等试点示范。在火电、核电、钢铁、有色、造纸等领域,创建1-2家污水资源化利用示范企业。支持每个县(市、区)选择一个有条件的园区开展企业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试点。通过上述试点示范总结成功经验,推进全市污水资源化利用。创新污水资源化利用服务模式,鼓励第三方服务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利用市场机制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市工信局、科技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健全污水资源化利用体制机制

(一)健全法规标准。根据省里污水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政策标准变化,及时调整我市政策标准,制定相应管控措施。借助省、市标准化技术机构技术支撑,引导支持相关单位和组织主导或参与污水资源化利用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修订,提高标准话语权,为主导或参与相关标准制修订的单位积极争取省级标准化补助资金,及时兑现市级标准化补助资金。(市水利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工信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构建政策体系。按照省里部署,积极申报符合条件的污水资源化利用相关试点。将污水资源化利用纳入宁德市“十四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制定出台宁德市节水中长期规划。积极配合省里编制全省水资源配置规划,将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完善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评价,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区域发展、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刚性约束。把再生水利用目标纳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评估,实行分类评估。(市水利局、住建局、工信局、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科技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健全价格机制。根据省里部署,建立使用者付费制度,放开再生水政府定价,再生水供应价格由供应企业和用户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自主协商确定。各地要全面并足额征收污水处理费。按照补偿污水处理和运行成本的原则,建立污水处理运营费动态调整机制,依法依规及时足额支付运营费用,保障设施运行。对于提供公共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河湖湿地生态补水、景观环境用水使用再生水的,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市发改委、住建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将污水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攻关纳入《宁德市“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污水处理企业等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对符合条件的重点行业废水深度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水资源利用等先进技术及适用设备研发项目积极推荐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促进水资源化利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市科技局负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市的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区、本领域特点及重点,大力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各地政府要强化担当,明确分工任务,确保顺利完成各项工作。市发改委加强综合协调,市直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各有关部门负责)

(二)完善财金政策。落实现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拓宽资金渠道,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PPP项目社会资本,支持符合条件的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持。鼓励企业采用绿色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手段,依法拓宽融资渠道。(人行宁德市中心支行、宁德银保监分局、市税务局、财政局、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监督管理。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执行区域流域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考核和取用水管理,确保我市节水工作落到实处。严格监督实施再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的要求。严格自备水源管理,限期依法关闭未经批准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井。结合取水工程核查工作,严厉打击无证取水行为。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加强用水计量统计,完善计量设施,提高农业、工业和城镇等用水计量率。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完善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作,严格节水责任追究。健全污水资源化水质全过程监测体系,加强养殖尾水等污水达标排放监测监管,确保污水资源化安全利用。(市水利局、生态环境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大宣传力度。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加强科普教育,全面提升公众对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消除公众顾虑,增强使用意愿。市、县主要媒体围绕污水资源化利用,综合运用消息、通讯、专访、直播、典型剖析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报道,全面反映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工作动态、进展和成效。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舆论监管、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良好氛围。(各有关部门负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