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来源:宁德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2-03-09 10:32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打印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

《宁德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宁德市人民政府

                                2022年3月3


宁德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对宁德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济运行持续向好、领跑全省,经济总量实现越位赶超,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上迈出新步伐。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10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既定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等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51.08亿元、增长13.3%,不但增幅居全省首位,在总量上也实现了对三明、莆田、龙岩的超越,位列全省第五,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746.16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1045.12亿元、增长8.1%。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撑成效显著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5%,增速连续4年居全省首位。工业用电量增长25.3%,增幅居全省首位。四大主导产业支撑强劲,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增加值合计增长59.1%,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107.7%。锂电新能源产业成为我市第二个千亿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580亿元,宁德时代入选全球“灯塔工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215亿元,年产量达22.8万辆;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608亿元,青拓高性能不锈钢宽板等项目开工;铜材料产业实现产值278亿元,中铜40万吨铜冶炼项目满产超产。

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6%。公路、水路运输周转量分别增长38.7%14.1%,增幅分别居全省第一和第二。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6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5万标箱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20.1%,增速居全省首位,年末制造业贷款额度创新高。宁普时代、时代永福等平台经济项目投入运营。东侨入选全国“两业融合”试点,华一设计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45.61亿元、增长4.2%。建成高标准农田16.11万亩,粮食总产量达47.72万吨。新增全国农业产业强镇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古田、福鼎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新增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1家、“三品一标”103个,0593宁德号”“下乡的味道”“十方田”等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8+1”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

“四大经济”加快培育。新增省级数字经济“瞪羚”企业2家、省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供应商2家,新建5G基站1746座。启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设立省内首个海洋经济产业投资基金。绿色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构建,蕉城、福安被列为国家级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渔排风光储微电网、“光储充检”加能站、菇棚屋面光伏等一批“储能+”“光伏+”应用场景项目建成投用。全年接待游客4587.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0.8亿元,3个产业地标、3个旅游景点入选国家百条红色旅游线路

(二)聚焦扩大投资,项目建设提质提速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组织开展“三比三赛”“百日攻坚”活动,破解前期报批问题325个,完成安征迁15134亩,实现筹融资629.99亿元。325个省市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8.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0%133个项目开工,85个项目竣工,超额完成年度开竣工任务。新增“五个一批”项目1563个,占年度计划的128%。宁德时代福鼎基地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再次刷新项目建设“宁德速度”。超额完成千亿招商任务,签约项目323个;项目履约率90%、开工率59%,均完成年度目标计划。

(三)聚焦改革开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进出口总值905.7亿元、增长76.4%,增幅居全省首位,其中出口600.5亿元、增长79%,进口305.3亿元、增长71.4%。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4.9%。漳湾作业区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准并通过国家验收。临水宫信俗文化助推宁台交流的经验全国推广。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汽车生态设计国际论坛、中国两轮换电产业峰会。全国首设“事难办”处理窗口,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9%,“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事项达129个,行政许可事项“一趟不用跑”占比达99.06%,“全程网办”占比达88%,实现跨省通办高频事项117项。公示中小微企业纾困名单47批次2164家,累计发放纾困专项资金贷款912笔,累计金额25.01亿元。市属国企公司制改革顺利完成。深入实施“三都澳人才计划”,审核认定宁德市“天湖人才”、省工科人才、省高层次人才等8个人才项目2051人,发放各类人才补助资金1.45亿元。

(四)聚焦协同发展,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实施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861个,推进“十个十”城市民生工程,建成口袋公园、街头运动场、无障碍设施路段、充电站等项目80个。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2个、2323户。新改建污水管网130.7公里,开展管网清淤检测260公里。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农村建设品质提升项目932个,完成村庄规划编制891个,完成农村裸房整治1.99万栋、在建房屋安全整治1143栋,新改建“四好农村路”429公里,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49个,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项目132个、垃圾干湿分类试点290个。创新“一书记三大员”制度,选派1464人服务乡村一线,实现乡村振兴试点村、老区基点村全覆盖。

(五)聚焦环境治理,生态优势更加彰显

扎实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污染防治工程76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9%。治理入河排污口1647个,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治理入海排污口128个,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72.8%。治理水土流失21.4万亩,建成安全生态水系32公里。全面推行林长制,植树造林11万亩,修复红树林3385亩。周宁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霍童溪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

(六)聚焦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0615元、21282元,分别增长9.4%11.7%。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65.79亿元、增长13.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05亿元、增长14.7%,增幅居全省首位。城镇新增就业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实施教育补短板项目84个,新增学位1.89万个。新建公办幼儿园9所,新办复办初中5所、优质民办高中2所。创建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29所,城区中小学全面推行课后服务。实施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79个,新增床位3031张。核酸日检测能力提升至16万管,网格化防控做法全省推广。276种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平均降幅50%以上。闽东医院被授予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实施养老事业补短板项目154个,新增养老床位1174张,创新设立“互助孝老食堂”355个。养老和基本医保综合参保率分别达91.9%104.06%。建成市博物馆、闽东畲族文献资料保护中心。屏南红黄酒酿造和福安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田溪水电厂入选国家工业遗产,新时代海洋诗歌论坛永久落户霞浦。开展文化惠民各类演出1000场次、精品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300场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1.6万场次。

总体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向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的各项目标任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存在产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程度不够、区域协调性不强、发展要素制约趋紧、民生社会事业发展不足等困难,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与任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指标安排上主要衔接两个方面因素:从发展环境看,受到国际环境不稳定、国内部分地区疫情反复、能源供应偏紧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大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同时,随着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双碳”战略深入实施,叠加上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中央支持福建高质量发展超越等带来的多重利好,宁德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迎来了提升竞争力的重大机遇。从发展态势看,我市四大主导产业集聚裂变、产业能级持续提升、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孕育,释放出巨大发展潜能,宁德进入跨越发展窗口期。主要指标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出口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做好2022年工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宁德篇章,重点推进七个方面工作: 

(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凝聚“宁德篇章”创新实力

1.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施科技创新扩面升级专项行动,大力推进东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争创东侨、柘荣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建设宁德时代创新实验室、非晶合金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开展新技术、新工艺及系统集成方案研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应用前景的原始创新成果。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0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星创天地)10家,有效发明专利突破2300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提升专项行动,深化“三都澳人才计划”,引进认定各类人才800名以上。

2.做大做强“宁德制造”。推动主导产业扩能延链成群,重点推进宁德时代车里湾、福鼎基地一期、新能源科技四期、宏泰不锈钢园区一期、正威二期、嘉元、福浦一期以及周宁、柘荣不锈钢产业园等项目投产达产,确保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600亿元。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机器换工”和“两化融合”,实施省市重点技改项目50项以上,加快建设三祥镁铝合金、鼎盛废钢回收利用等项目。推动三祥新材锆系、镁系、陶系产业链延伸,着力打造百亿规模锆材料产业。

3.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打造与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研发、信息、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国网时代等平台经济,探索建设有色金属交易中心、不锈钢交易中心、汽车交易中心。实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建成投用国际物流中心一期、铜精矿集散中心等项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实施“引银入宁”工程,探索建立“蓝色银行”。支持发展电子商务、直播经济,建成一批特色商圈、精品夜市、主题街区。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00家以上。

4.构筑“四大经济”宁德板块。坚持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加快市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布局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等应用场景。加快实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壮大发展海工装备、临港能源、海洋生物科技等产业,扶持发展深远海养殖和远洋渔业,推动船舶修造业转型发展。加快生产体系绿色转型,推动省级园区循环化绿色改造。稳步推进电能替代及智慧能源应用,重点打造清洁能源基地、风光储充用一体化示范基地。加强旅游品牌创建,推进渔旅融合示范项目和百个金牌旅游村建设,打造4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全域旅游小镇1个以上、山海精品旅游线路10条。

(二)狠抓项目建设推进,凝聚“宁德篇章”攻坚能力

1.强化重大项目建设。组织开展“实施‘双百’项目,献礼‘二十大’”活动,深化“三比三赛”专项行动,推动项目工作专班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聚焦项目策划生成、前期推进、筹融资等关键环节,全力破解项目用地、资金等卡脖子问题,形成项目建设滚动接续态势。全年实施省市在建重点项目249个,年度投资658亿元,开工项目80个、竣工项目50个。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建成特色鲜明的小微园10个,引导更多企业“退城入园”。争取更多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相结合等投融资模式,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2.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产业方面,加快青拓1780mm热连轧、青美正极材料等项目建设,推动福鼎基地二期、上汽宁德基地二期、东南铜业二期等项目落地,力争制造业投资增长20%。基础设施方面,推进宁上高速公路霞浦至福安段、宁古高速公路、国道228等项目建设,力争动工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推进沈海高速公路宁德段扩容工程、温福高铁、闽东苏区防洪防潮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以上。房地产方面,抓好中心城区龙湖观山海、霞浦观澜云顶、福安宏地·滨江印公馆等一批年度投资亿元以上房地产开发项目,及人才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力争房地产投资保持正增长。

3.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实施产业链招商专项行动,重点关注四大主导产业链智能制造项目,加大与四大主导产业密切关联的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科技金融、大数据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招商力度,完善生产生态、服务生态、创新生态。聚焦山海协同发展,整合各地产业园区资源,推进园区整体招商。坚持千亿招商计划,新签约项目履约率70%以上,履约的招商签约项目动工率60%以上。

(三)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凝聚“宁德篇章”市场活力

1.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漳湾作业区18-21#13个泊位建设,启动杨岐、溪南作业区口岸开放前期,争取设立B型保税物流中心。争创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拓展新能源技术的全产业链创新与应用,打造全球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办好首届储能发展大会、国际新能源新材料博览会、电博会及投洽会,吸引高端科技要素向宁德聚集。主动融入福州都市圈建设,深化闽东北、闽浙赣皖协同发展,深化宁台交流合作。办好闽东北协同发展区联席会。

2.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实施筹融资专项行动,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力争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长25%、涉农贷款余额增长15%以上。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力争市属国有企业总资产突破900亿元。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行县级公立医院薪酬总量管理、医保DIP付费改革。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强化综合执法体系和能力建设。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环境信用评价和绿色金融联动机制。

3.打响“宁德服务”品牌。实施营商环境创优专项行动,在流程再造、机制创新、数字赋能上务求突破,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部门数据共享应用,推出更多帮办代办事项、“一件事”集成套餐,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事项比例提高到90%以上。建立“局长服务日”制度。探索建设惠企政策线上直补平台,开设线下代办窗口。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体系。完善并推广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丰富守信激励应用场景,推动信用赋能实体经济。

(四)巩固培育振兴模式,凝聚“宁德篇章”乡村魅力

1.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粮播面积稳定在134.9万亩,粮食储备15万吨,新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实施优势农业提效专项行动,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改造低产低质茶园2万亩,新增高山冷凉花卉设施4万平方米、林下经济5万亩、果蔬2万亩、深远海养殖水体6万立方米。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成优质农产业标准化基地35个,培育“三品一标”30个,持续打响“0593宁德号”“下乡的味道”“十方田”等区域公用品牌。培育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和省级美丽休闲乡村各2个以上。

2.加快强村富民步伐。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化脱贫户和农村低收入人口防贫救助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开展集体经济“提质强村”三年行动,健全农村生产要素流转融资平台,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拓展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围绕“三产三新三链”融合,打造一批融合试点县,加快建设百亿强县、十亿强镇、亿元强村。力争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15万元的村占比达80%以上。实施“能人回引”工程,持续发挥“一书记三大员”作用,引导人才资源向农村流动。

3.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实施县道“四晋三”、乡道“单改双”、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等项目,建成“四好农村路”330公里;完成裸房整治1.2万栋、生活污水提升治理村庄165个;生活垃圾干湿分类覆盖率20%以上,每个县(市、区)新增1个全镇域落实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机制的乡镇。实施闽东大水网建设专项行动,深化农村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治理。推进乡镇生活污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

(五)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凝聚“宁德篇章”环湾合力

1.打造环湾新兴城市。优化中心城区控规和环湾乡镇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坚持以三都澳为核心,持续推进城市环湾向海布局。加快推进环东湖、环赤鉴湖、连城路周边、鹏程街区、塔南等重要节点的开发,积极做好漳湾临港片区(井上、湖东、六都片区)、塔山公园东侧、漳湾横屿工业园区、林特路周边、东楼游澳等区域成片开发建设。启动市域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方案研究。着力推进福安、霞浦、福鼎次中心城市扩容提质和山区县“大城关”建设。

2.增强现代化城市功能。实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专项行动,加快连城路、东侨路、金漳路、林特路和国道104拓改等市政道路建设,强化城市环路与中心城区路网的衔接,拓宽、加密新老城区之间连接道路。继续实施“十个十”城市民生工程,推进积水易涝点整治。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00个以上。加快环金溪琼堂片区、福洋片区城市更新。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5个、2902户。高品位推进贵岐山-金蛇山-钱岩山郊野公园建设和镜台山、塔山、人民广场等城市公园配套完善。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升级。

3.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市公交线路向周边重点乡镇延伸,持续实施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建设。建成市第三水厂1020工程、八都自来水厂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14个。深入推进霞浦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探索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模式。组织编制特色小镇建设方案,推动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凝聚“宁德篇章”绿色动力

1.实现绿色发展。建立双碳“1+N”工作体系,分领域、分行业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推动重点行业低碳化、清洁化改造,实施节能项目10个以上,积极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推进华能霞浦核电、宁德核电56#机组等项目前期,加快中核霞浦核电示范快堆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低碳交通发展,持续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发展电动船舶、电动重卡,打造电动化示范市。

2.突出环境整治。持续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打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序推进钢铁、煤电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河湖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健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风险管控机制,优化提升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能力,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推进三都澳、沙埕港等重点海湾治理,争创一批“美丽河湖”“美丽海湾”。

3.加强生态建设。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科学优化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健全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节约用地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全力做好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后半篇文章”,构建乡村保洁和海漂垃圾一体化运作机制。深化林长制,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植树造林16.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万亩。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七)全力保障社会民生,凝聚“宁德篇章”民心民力

1.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研究促进毕业生留宁就业的住房保障、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0.6万人。实施“技能宁德”行动,推进市职教园项目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

2.全力推进民生改善。实施教育扩量提质专项行动,加快建设教育补短板项目66个,新增学位1.67万个。新建公办幼儿园6所。持续完善课后服务。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提高到60%以上。争创省示范高中2所。支持宁德师范学院争创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提高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发展水平。实施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医疗卫生补短板项目50个,新增医疗床位1000张以上。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全民疫苗接种的免疫屏障。开工建设市医院传染病院区、市疾控中心迁建、东侨医院和市医学影像中心、检验病理中心等项目。大力发展普惠型、互助性和“互联网+”养老服务,建设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1个、互助孝老食堂100个以上,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1700户以上。

3.深化文体惠民工程。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快建设大剧院、美术馆、文创园、畲族文化园等文化新地标。大力弘扬“闽东之光”,办好各类文化惠民活动、全民健身运动和精品赛事。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分别稳定在90%96%以上。稳步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标准。实施安全生产治理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统筹抓好网络安全、退役军人服务、质量强市、综治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等重点专项工作,保持社会安定稳定。

 

附件:宁德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表


附件

宁德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表

                    栏目
        
指标

2021年增长(%

2022年预期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

13.3

10

     第一产业增加值

3.5

3.5

     第二产业增加值

19.4

13

     第三产业增加值

8.1

8

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2.5

18以上

三、固定资产投资

6.2

5以上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6

7

五、出口总值

79

16

六、实际利用外资

24.9

10

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

13.8

6

八、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4.7

5

九、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

20.1

13

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4

8

十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7

10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