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制定34条措施,奋力实现首季“开门稳”

来源:宁德市发改委(综合科) 发布时间:2023-01-19 17:14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打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2023年1月17日,宁德市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一季度经济工作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强信心、拼经济,奋力实现首季“开门稳”。
  一、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
  1.及时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平稳有序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强化春节假期人员流动和返乡人员增加等因素影响研判,不断优化、动态调整防疫措施,完善应对准备,强化属地责任,及时解决政策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做到尽量延峰、有效削峰、平稳渡峰,充分做好达峰后疫情防控预案。
  2.强化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坚持“保健康、防重症”,着力做好诊疗关口前移和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加强重症医疗资源储备,强化分级分类救治,构建分级诊疗网络,提升发热门诊及线上诊疗服务能力。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基础病等人群开设绿色就医通道,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落实省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相关疫情治疗防控挂网药品供应监测机制,协调上级和挂网企业加大对我市市场的投放力度,保障市内医疗机构供应。
  3.加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防控。强化学校、医院、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人群的防控,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二、做好冬春农业生产
  4.全力抓好春季粮油生产。落实冬种春收粮食作物18.2万亩任务,建设7个以上马铃薯高质高效示范基地,示范推广脱毒种薯、稻草包芯、轻简栽培等关键增产技术,力争春粮面积、产量稳中有增。抓好短生育期油菜、“双低”油菜品种试验示范,挖掘冬闲田潜力,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完成省下达的0.5万亩种植任务。
  5.全面落实春耕备耕工作。及早下达早稻等粮食播种任务,春节前分解细化落实到乡到村。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备供,大力发展水稻工厂化育秧,育足育好壮秧。科学调度机具,强化机耕机插服务,加快春耕生产进度。积极利用边坡荒地、幼龄果茶园扩种、间作套种大豆、马铃薯、甘薯等作物,进一步扩大旱粮播种面积。密切关注低温、雨雪等灾害性天气发生情况,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及时落实应对措施,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影响。
  6.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30万亩在田蔬菜田管,组织新种22万亩春季蔬菜,支持沿海城市郊区发展叶菜生产,力争蔬菜产量20万吨,增长3%。抓好茶园冬季清园,增施有机肥,完善茶园灌溉设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茶叶清洁加工,稳定发展白茶、红茶等优势茶类,力争明前茶产量稳定在5000吨以上。强化枇杷、晚熟柑橘等春收水果田管,及时采收,指导加强受旱果树管理,针对易受冻害影响的荔枝、龙眼等,积极防范低温冻害,力争第一季度丰产丰收。力争食用菌产量27.6万吨,增长3%以上。保持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7.9万头以上,力争肉蛋奶产量增长3.5%以上。
  7.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快检主要农产品样品1万个以上,推动生产主体赋码出证1.5万批次,保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8.推进重点农业项目建设。推进省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力争开工重点项目50个、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年度任务30%以上。建设5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围绕各地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全产业链创业和技术服务,组织选派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210名、团队科技特派员76组、法人科技特派员5家。组织市级科技特派员牵头负责的农业领域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与示范推广项目80项。
  三、促进工业稳定增长
  9.鼓励企业增产增效。在省级鼓励企业增产增效政策基础上,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023年一季度工业总产值2000(含)~5000万元且现价同比增速达到8%及以上、季度产值增量500万元及以上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按企业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量的1‰给予奖励,其中,符合奖励条件且纳入2022年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年报库的企业,按企业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量的1.2‰给予奖励。单家企业奖励最高不超过25万元。鼓励工业企业“小升规”,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10.参与短周期电力直接交易。鼓励春节期间企业连续生产,充分发挥产能,有效提高全市用电负荷,按照省里要求落实短周期电力直接交易政策。
  11.支持工业企业开拓市场。积极引导工业企业通过直播带货、网店销售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收集钢材企业、重点项目业主单位需求供给信息,加强企业间信息互通;鼓励企业参加各地举办的“手拉手”对接活动,加大对企业的服务保障。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积极动员企业入驻省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促进供需对接、产品销售。
  四、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12.加快释放投资潜力。超前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环保、新基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资金使用,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有效投资。加强跟踪督促,及时协调解决困难问题,抓好年度65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指导企业将技改项目纳入技改投资统计,提高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加快房地产市场恢复,推进中心城区武夷·天璟、民发·天著、中融·天悦、东侨广场等房地产项目2月初入库入统,并做好预售许可前期服务工作,促进项目早日开盘,形成有效供应。
  13.强化重大招商项目落地见效。抢抓春节招商机会,组织“主官招商”“亲情招商”等活动,围绕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精准招商。做好省级重大招商项目的策划、生成、协调、保障工作,争取引进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实省级重大活动集中签约项目联合推进工作机制和重大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按照“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评比、一年一考核”要求,聚焦合同、前期、开工、投产等关键环节,通报进展情况,加强项目协调服务和要素保障,推动项目落地转段显效,形成更多实物投资工作量。
  14.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大项目督导服务力度,春节期间协调组织一批重大项目不停工。全力推动项目前期工作,一季度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对提前到春节前开工的项目,各地可从获得的省、市级前期工作经费奖励金额中以专项补助形式予以支持。强化正向激励考评,对一季度投资和项目等工作综合考评进入全省前十的县(市、区),从市本级项目前期经费中再安排50万元前期工作经费奖励。
  五、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15.激发“两节”消费潜力。抓住“两节”消费节点,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的促消费活动。鼓励各地发放消费券,联合银行、企业、平台、商家等共同让利促销。对各地商务部门牵头举办的发放消费券和汽车、家电、“福品”等重要产品线下(或线下为主、结合线上)主题促销活动,按当地财政投入资金的5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提振餐饮消费,支持举办“八闽美食嘉年华”系列活动。
  16.做好节日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加强价格监测预警,适时启动平价商店,严格落实价格补贴联动机制,确保“两节”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
  17.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制定一季度全市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工作方案,围绕“品年俗、看年戏、享年趣、赏年展、备年货、福年游”六大版块,开展“山海迎春·福聚宁德”2023文旅新春大集活动,实施系列假日旅游优惠措施30余项,举办闽东之光·文化惠民演出、举办街头文化展演、展览展示等文化文艺活动两百余场;推出寻福、祈福、见福等“福”文化主题精品线路。
  六、促进外贸外资量稳质升
  18.推动外贸提质增效。抓好重点企业跟踪服务,重点跟踪服务好四大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及配套产业链,推动宁德时代等重点企业扩大出口,鼓励上汽乘用车公司整车出口。
  19.助力企业开拓市场抢订单。支持企业“走出去”,组织行业商协会及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等重点展会,引导企业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的有关经贸合作,组织企业抱团出境参展、推介、拓展新市场。
  20.抓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外贸市场采购、海外仓等新业态,积极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力争一季度出口规模持续增长。
  21.促进外资保稳做优。开展“送政策稳信心,促增资扩产能”活动,落实好《宁德市进一步做好稳外资工作五条措施》等政策,增强外商投资信心。以省市县联合招商为抓手,利用投洽会、进博会等平台,积极对接世界500强、台湾百大企业等行业龙头企业,探索第三方委托招商,争取引进一批外资项目。
  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2.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鼓励各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和银行业机构不断丰富银担合作产品类型,大力开展“见贷即担”批量担保业务合作,进一步扩宽银担合作面。落实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风险补偿、业务降费奖补、代偿补偿等政策,引导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提升服务质效。力争一季度末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融资担保放大倍数达5.5倍、融资担保费率低于0.8%。
  23.加大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中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款投放,鼓励金融机构对文旅、住宿、餐饮等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困难的行业和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通过无还本续贷、展期等方式应延尽延,适当予以利率优惠,引导各金融机构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持续落实好各项金融纾困政策。
  24.优化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及时对接省级专项纾困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服务好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等重点产业和项目,督促金融机构有效对接融资需求项目(企业)名单。推动信贷资源向制造业企业倾斜,保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引导金融机构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合理的融资需求,重点支持居民首套和改善性需求购房按揭贷款投放。
  25.积极推动企业融资。推动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加强对上市服务员和辅导员培训,联合证券公司、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的上市培训咨询服务,推动更多优质企业上市融资。
  八、加强要素保障
  26.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开展稳工招工抢开局“闽东春暖”专项活动,全力保障企业用工需求。跟踪两节期间企业用工情况及省外务工人员留宁情况,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引导和鼓励企业员工、重点项目建设者自愿坚守岗位、就地过节。对春节当月连续生产的规上工业企业,符合条件的可给予一次性稳就业奖补。开展重点企业用工监测,及时掌握劳动力流动和企业用工变化趋势,对缺工比较严重的企业实行清单式管理,安排专人跟进帮扶。对为企业引进劳动力的各类社会机构、个人,符合条件的可给予一次性用工服务奖补。在两节期间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通过现场对接、直播带岗、网络招聘等形式,广泛推介岗位信息,搭建就业供需桥梁,推动市内企业与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就业群体对接。持续开展东西部省际劳务协作,提前对接,做好劳动力储备。同时,统筹考虑疫情防控要求,根据实际需要视情开展点对点接返服务,对企业支出的包车费用,予以全额补助。
  27.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对企业金融支持力度,落实财政贷款贴息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力争全市获批额度同比大幅增长。加快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支持重大项目建设。
  28.保障能源供应。加快电网建设进度,开工建设110千伏蕉城飞鸾等输变电项目,及时满足大黄鱼产业园等大用户用电需求。改造完善城乡配电网,持续推进10千伏及以下中低配电网改造。督促大唐火电厂落实企业电煤保供主体责任,推进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确保厂内存煤可供发电天数不低于20天;落实燃煤发电全面市场化改革要求,打通煤、电价格传导路径。
  29.强化项目跟踪管理服务。继续深化“一清单三保障”工作机制(即清单管理、指标保障、政策保障、服务保障),对符合条件的省、市重点项目实行快审快批。发挥项目前期“3+N”工作机制作用,强化要素保障部门联动,跟踪推动项目用地用海用林等要素报批进度,落实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建设。
  30.着力破解用地用海用林等难题。强化市级用地报批专班作用,主动对接、提前介入,研究破解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用地用海用林等要素保障问题。结合要素保障现场办公会,深入县(市、区)开展要素保障服务工作,宣讲自然资源法律政策,现场解读、现场培训、现场答疑。
  31.优化统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22年剩余计划指标可按规定结转使用;对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列入省级重点项目清单的单独选址项目用地,使用国家计划指标;其他项目,各地要加大盘活力度,若仍不足但急需用地的重大项目,由市级统筹协调安排;市级统筹安排确有困难的,提请省自然资源厅协调异地调剂周转。积极引导和支持各地用好用足存量要素资源,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盘活处置力度,加快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工作,推动提升要素保障效率和效益。
  九、强化安全生产
  32.拧紧安全生产责任链条。督促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压紧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紧盯燃气、危化品、烟花爆竹、自建房、道路运输、矿山、水上安全和渔业船舶、工贸、建筑施工、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实施分类整治机制,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十、强化工作保障
  33.细化落实目标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一季度经济工作,强化政策协同配套、组织实施和宣传贯彻,推动全市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要围绕一季度经济工作方案,将目标任务落实到每月、每周及具体项目、具体人员上,推动项目清单化跟踪管理,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34.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挂钩协调机制,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兑现、发挥效应。要加强对一季度经济工作的跟踪协调推动,定期对重点工作阶段性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紧盯滞后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