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减损的理念和行动

来源:宁德市粮储局、闽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1-10-18 10:52
加大字体 缩小字体 收藏 打印

  爱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早已是妇孺皆知的家教名言。在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挑战的当下,要减少粮食浪费,必须全社会行动起来,从每一个环节都开展节粮减损行动。开发生产优质专用米、留胚米、免淘米、速煮糙米、专用粉、预拌粉、专用油、木本食用油等既营养健康又节约粮食的新产品;粮食加工企业采取适度加工工艺,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落后设备和落后产品,最大限度地保留粮油中固有的营养成分,同时开展米糠、稻壳、麸皮、麦胚、玉米皮、玉米胚、玉米芯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实现粮食加工吃干榨净;餐饮企业、单位食堂、家庭厨房也要行动起来,根据居民膳食指南合理搭配,适量点餐或分批次少量加工,满足消费者吃得好吃得健康的社会需求。

  1.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在全球化的今天,粮食不仅仅是食物,更是战略武器。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安全。

  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做好粮食储备就是保障粮食供给的重要后盾,是平抑粮价、备战荒年的重要举措,储备粮就像空气一样,平时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每时每刻都离不开。

  2.粮食储备的作用有哪些?

  一是市场供求的“调节器”。粮食产量受粮食价格、气候状况、粮食政策等众多因素影响,年度之间波动幅度较大,而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其消费刚性较强,因而必须通过“储备”调剂年度之间的余缺。

  二是救灾应急的“蓄水池”。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救灾应急历来是政府储备粮食的重要功能。

  三是战略安全的“保护伞”。粮食安全在我国始终是个战略问题,而储备粮则是维护我国战略安全的“保护伞”。

  3.粮食安全的中长期形势是什么?

  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从需求形势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均口粮消费将稳中略降,饲料和工业转化用粮消费继续增加,粮食消费总量刚性增长,粮食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因此,节粮减损是我们在相当长时间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4.如何保障粮食常储常新?

  这么多粮食储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呢?这些仓房外观和内部是什么样子呢?

  储备粮仓主要有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和楼房仓等,为了保证粮食的安全储藏,要求其具有一定的防潮性、隔热性和气密性。粮食在仓内可以散装和包装。

  每一粒粮食都是有生命的,存放一定时间,品质自然会下降。因此,储存一定时间就要推陈储新,稻谷、玉米每2至3年就要轮换一次,小麦每3至5年就要轮换一次。每年将接近或达到储存期限的粮食出仓销售,同时购入符合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进行储备,通过这种常年购销轮换的模式,保证储备粮食常储常新。

  5.我国储粮生态区域是如何划分的?

  第一区:高寒干燥储粮区

  主要粮油作物为青稞、春小麦、冬小麦;空气稀薄,太阳能、风能资源极为丰富,寒冷、干燥,是储粮最适宜区域。

  第二区:低温干燥储粮区

  主要粮油作物为春小麦、冬小麦、玉米;全国最干旱地区,日照充足,寒冷、风力大,适宜低温储粮。

  第三区:低温高湿储粮区

  主要粮油作物为春小麦、玉米、大豆;“冷、湿”是其气候特点。

  第四区:中温干燥储粮区

  主要粮油作物为冬小麦、玉米、大豆;冬季寒冷干燥为储粮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为不利条件。

  第五区:中温高湿储粮区

  主要粮油作物为单、双季稻、冬小麦;夏季高温、高湿。

  第六区:中温低湿储粮区

  主要粮油作物为单季稻、冬小麦、玉米;冬暖夏热,降水较多,日照少、湿度高。

  第七区:高温高湿储粮区

  主要粮油作物为双季稻、单季稻、冬小麦、玉米,降水多,相对湿度80%左右,是我国最“湿、热”的地区,储粮难度最大。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