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ND00102-0206-2022-00117
  • 发文字号: 宁发改函〔2022〕116号
  •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 生成日期: 2022-08-04
  • 标    题: 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20221262号提案的答复
  • 有 效 性: 有效
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20221262号提案的答复
宁发改函〔2022〕116号
来源:市发改委(政策法规科) 发布时间:2022-08-10 09:17

答复类别:B

宁德市九三学社:
  《关于改善营商环境,打响“宁德服务”的建议》(第20221262号)收悉。现将涉及我委职能办理事项答复如下:
  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增强微观主体活力、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的重要举措,是健全政府管理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制定实施了《打响“宁德服务”的意见》和《打响“宁德服务”2022年行动计划》《营商环境创优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等,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您提的意见建议也是我们今年实施的工作内容,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如下:
  一、加强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监管。根据国家、省推进“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2013年以来,我市先后19个批次调整清理审批服务事项633项,取消159项,下放202项,委托63项,调整209项。为提高减权含金量、协调性、同步性,并针对前阶段权力下放与基层承接不协调、人员配备不足、以批代管、放管脱节、常态化服务不足、监管缺位等问题,督促下放权限事项部门主动加强与本系统县级部门的沟通对接,做好委托下放审批服务事项业务指导培训,督促基层匹配相应监管职能力度,确保县级部门接得住、接得好。同时,督促各相关部门进一步规范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调整程序,对拟取消、下放、委托或者调整的行政审批与服务事项,先征求承接单位的意见,做好相应监管资源下放,且各承接单位均同意承接的情况下,再提出调整方案。调整方案按程序报审改办审核并征求法制部门意见后,报请政府研究决定;未经政府研究决定,相关部门不得擅自取消、下放或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对于下放的事项,督促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8号)、《企业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国家发改委第14号令)等有关规定,创新“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等监管方式,加大对下放权限事项事中事后监管,并最大程度减少监管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努力使简政放权工作平顺落到实处。对于5000吨级码头泊位等县级没有相应力量承接的审批事项,市直有关部门经过综合评估后予以收回。
  二、创新改革行政管理模式。一是简化审批流程,推行全流程在线审批,推动“不见面”审批。目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已完成与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图数字化审查系统、省投资项目平台、土地、规划等17个平台对接,实现多平台数据实时共享,具备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信息共享等功能,同时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行政审批、备案、评估评审、中介服务等纳入工程审批系统审批,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办理。同时,简化工程项目审批特殊环节,市工程审批领导小组共认定有特殊环节的审批事项42项,特殊环节56个,对这些特殊环节予以简化。二是推进政务服务“就办近、自助办”,印发实施《推进宁德市政务服务“就办近、自助办”工作方案》,推动“15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建设,推进“e政务”自助站点向人流密集区域、使用需求量更高区域延伸,目前已在市本级、各县(市、区)政务服务大厅,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业园区、动车站、汽车站、大型商场等场所部署宁德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162台,集成了22个部门106个政务服务事项。其中14个宁德政务服务自助服务区实现24小时“不打烊”,进一步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三是推行“一站式”纠纷化解,依托人民法庭、法官工作室、巡回审判点,深化“嵌入型”“主导型”“项目型”“社区村居型”等“四型”诉非联动机制建设,延伸司法服务触角,织密司法服务网格,推动普惠金融司法协同机制等多元解纷创新机制覆盖更多主体、聚合更多资源。四是推广“多元化”产权保护,持续开展“法官驻企日”活动,发挥“司法服务企业线上直通平台”等作用,落实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5条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负面影响,加大对市场主体产权保护。五是提升监管执法规范性,完善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公示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三项制度”体系,依法编制不予处罚事项、从轻处罚事项、减轻处罚事项和免予行政强制事项“四张清单”,督促各行政执法单位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细化量化裁量标准,减少行政执法的随意性,提升执法的公正性和精准性。
  三、优化就业服务保障用工。将“优化就业服务保障用工”和“降低部分行业从业要求,简化相关手续”纳入市政府《营商环境创优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由市人社局牵头持续开展“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运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化服务手段,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牵线搭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一是支持企业稳岗扩岗。实施一次性稳就业奖补政策(全省力度最大),鼓励规上工业企业春节期间保持连续生产,稳定职工队伍,已为251家企业发放一次性稳就业奖补1649.45万元;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和社保补贴,发放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676人184.64万元,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902人355.6万元,暂无企业申领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鼓励各类社会机构、个人为企业引进劳动力,为3家职业中介机构发放一次性用工服务奖补20.9万元。二是拓展招工用工渠道。实施“万人回归”行动,鼓励村(社区)参与劳动力输送,建立企业用工服务小分队,组织乡(镇)、村(居)干部走访动员,引导务工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开展跨省劳务协作,选派6支精准招工小分队,分赴山西、贵州、云南、河南、湖南等5省45个县(市、区)开展劳务协作和精准招工,鼓励企业“以工引工”和自主招聘,大力引进省外劳动力。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延续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开展补贴性职业培训2.32万人次,发放职业培训补贴1896.5万元,推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推进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按需求导向针对性开展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目前全市开展企业职工培训2130人,发放职业培训补贴307.84万元。四是落实社保减负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大型企业返还比例为30%,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提至90%,为5774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3202万元;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失业保险费率从3%降低至1%,为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10720.58万元。春节以来,全市通过企业“以工引工”、本地招聘、村(社区)推荐就业、企业自主招聘、跨省劳务协作等渠道解决企业用工3.08万人;全市共举办招聘会88场,提供岗位9.7万个次。同时,为提高用工服务水平,进一步推进技能人才培育工作,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校企合作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人社窗口推行涵盖企业职工参保登记、社保增员、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失业保险转移接续等新入职员工社会保险参保服务的“参保企业招用员工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企业通过“12333系统”多险申报平台,实现一键办理企业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登记,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保障用工。
  四、推行“全领域”柔性监管。将“推行‘全领域’柔性监管”列为《打响“宁德服务”的意见》的重点任务,建立健全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的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完善制度化监管规则,推动分级分类监管、非现场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构建“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以及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相融合的新型监管机制。依法编制不予处罚事项清单、从轻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单和免予行政强制事项清单,杜绝“一刀切”式执法。为实现监管事项一体化、数据支撑一体化和业务协同一体化,依托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高标准对接国家监管事项,规范统一检查实施清单,完善检查执法人员数据库,常态化汇聚监管行为。在市直业务部门的共同推动下,目前市级事项认领率、检查实施清单梳理率均达到100%;已汇聚监管行为数据36872条、检查执法人员信息2279条。
  五、建设一体政务服务平台。针对政务信息不能有效互联互通等问题,市政府加强统一政务平台建设,着力推进一批自建政务服务系统全面接入宁德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整合市汇聚共享平台提供的接口服务,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推动自建政务服务系统规范对接省网上办事大厅、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电子证照生成和便利化应用,推动有效期内的存量证照(含批文)尽快完成转化,确保电子证照的完整率,提高证照的应用率。全程网办事项52298项,占比97.56%,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超过2022年市政府工作目标任务7.56个百分点,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规范便民服务事项入驻省网上办事大厅,并做到市、县、乡三级事项同标准、无差别办理。通过云端在线视频审批信息化系统,打造在线视频审批服务。建设全市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优化政务可信电子文件应用。整合市、县两级11个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审批系统形成宁德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统一对接市电子证照系统、数据汇聚平台,督促窗口工作人员使用汇聚平台,通过“一人一档”“一企一档”等部分数据共享应用,实现电子表单自动填充、在线核验等功能。上半年,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同意建设提升改造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工程审批管理系统(二期)、电子证照系统国标化改造、公共信用信息共享(三期)、数字化营商环境监测督导、中小企业信用融资(宁易融)、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7个平台,力争10月底前建成。通过上述平台建设,推进各部门信息实现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政务信息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互认共享,减轻在各个部门网站重复上传信息和不同窗口重复递交有关资料负担,推进更多“一网通办”“一网好办”“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全流程网办” “一事一次办”“只进一扇门” “一趟不用跑”等政务服务场景应用;推进更多行政审批、年检等在公共平台综合受理和全程线上办理。
  下一步,我们将针对当前营商环境存在的机构精减、权力下放与基层承接之间不协调、行政管理能力亟待提升、企业招工难等问题,认真吸收你们的宝贵意见,一是持续把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列为“头号工程”、“一把手工程”,聚焦企业关切,对标先进水平,抓改革优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抓好《打响“宁德服务”的意见》《打响“宁德服务”2022年行动计划》《营商环境创优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福建省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行动计划》和《宁德市2022年营商环境攻坚提质任务清单》各项任务落实,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让营商环境成为宁德发展的优势和品牌。二是督促相关部门持续推动“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平台年检年审、统一开展部门联合检查等措施,形成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统一协调的执法和服务联运机制;构建违法线索互联和执法结果互认的协作机制;推进分类监管,将企业信用和安全风险等级与执法检查、年检的频次挂钩,降低执法检查的总量,增加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并提升效率。三是加强“智慧政务”建设,重点加快打通部门数据壁垒,建设“线上政务服务大厅”,通过数据赋能建设政务服务“最强大脑”。四是由人社部门加强跨省劳务协作,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提升专项行动;发挥服务企业用工工作专班作用,在云南、河南等省外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劳务对接工作,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疫情防控情况,服务企业招工,全力完成引进省外劳动力3.5万人任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使用职业技能培训电子券,减轻劳动者参训经济负担;大力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大力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企业合办“冠名班”“订单班”、产业学院,加大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力度。
  感谢你们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黄海峰
  联 系 人: 吴丽芳
  联系电话:2055381

 

  

                                                        宁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8月4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文章